2016年株洲卫生计生工作要点
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为统领,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围绕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促进人口均衡发展”的总体目标,科学谋划“健康株洲”建设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稳妥有序实施“全面两孩”政策,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,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,大力推动医药科技创新,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。
一、科学谋划“健康株洲”建设
(一)编制实施“健康株洲”建设相关规划。从大健康、大卫生的高度出发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,研究编制推进“健康株洲”建设的纲领性文件,切实加强对人民健康重大和长远问题的有效干预。科学设定规划的目标指标,确定一批重大政策、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,以较少的社会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产出。
全力抓好《株洲市“十三五”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》和《株洲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》的编制工作,为加快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,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,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,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,提供行动纲领。
(二)启动公卫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。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,不断推进基本公卫均等化,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卫服务水平。扩大对全市疾病谱的调研广度与深度,全面掌握全市疾病分布情况,进一步完善疾病谱基线图,提出有效合理地干扰措施。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,提高全民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。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,推动重点慢性病管理和干预工作。加强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管理,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。抓好健康档案管理、健康知识普及等工作,提高全民健康的自我管理率。
(三)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。完善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探索医养结合项目试点,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服务产业。狠抓项目建设,积极对接省“医药健康产业园”项目,发挥资源优势,引导、支持云龙示范区、荷塘区建设株洲市健康产业园。
(四)全面完成民生实事。即全面完成政府“民生100”工程和省级实事工作,主要是加快推进医保城乡统筹,全面建立居民大病医保制度;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;扩大市民健康疾病谱调查范围,完善全市居民疾病病谱基线图内容;积极开展贫困重性精神病救助救治项目。
二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
(五)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。落实《株洲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(2015—2017年)》和《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》等文件要求,加大改革的指导督查力度,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效。积极探索实施公立医院“债务化解”工作。同时,进一步优化医疗布局,按照“大专科、小综合”原则,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配置,遏制公立医院规模不合理扩张。
(六)稳步推进社会办医。落实《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办法》(株政办发〔2015〕88号),积极稳妥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。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开办高、精、尖的社会特需的康复、养老等医养一体的医疗机构。在公立医院探索利用人才、技术、管理等优质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医疗机构,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。启动市二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股份制改革;积极引导、推动千金药业和市妇产儿童医院的合作。
(七)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。按照《株洲市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及双向转诊工作的意见》要求,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,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,综合运用行政、农合、技术合作等措施,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,着力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。
(八)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。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、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。提高统筹力度,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,合理使用公共卫生服务资金。推动基层人事制度管理改革,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。落实乡村医生补偿等相关政策,稳定乡村医生队伍。
(九)完善新农合与大病保险制度。巩固新农合保障水平,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。加大新农合基金监管力度,合理控制次均费用,坚决打击骗保行为。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,加大统筹协调力度,加强监督管理、细化配套措施,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。
(十)巩固基本药物制度。进一步巩固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,引导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。引导和支持基层探索降低药品及耗材价格、保障供应的有效机制,确保药品和耗材采购质量可靠、价格合理、供应及时。落实低价药品采购使用政策,提高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和采购使用积极性。
(十一)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。加强卫生信息化安全与标准两大保障体系建设,依托现有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,建立远程教学和远程诊疗系统,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,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向基层引导,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。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,逐步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、居民健康一卡通用,稳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。
三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
(十二)稳妥有序实施“全面两孩”政策。对接国家、省政策要求,加强组织领导,统筹安排部署,指导本系统做好相关工作,做到上下联动,形成合力。加强部门配合,协调综治部门,按照任务分工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,健全各部门执法配合、政策衔接、信息共享的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机制。加大正面宣传力度,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,营造政策实施的有利环境,确保“全面两孩”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。
(十三)加强计划生育考核评估。把准、研透省计划生育考核评估方案及工作要求,严格目标管理,强化工作措施,督促和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责任落实,确保全市优秀等次目标实现。进一步改革完善县乡计生考核评估方案,突出工作重点,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出生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,加大出生缺陷防控,坚持计划生育“一票否决”制度。
(十四)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。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,落实生育登记制度。做好生育信息采集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,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在决策、管理、服务中发挥支撑作用。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,创新便民措施,方便群众办事。继续加强流动人口“一盘棋”机制建设,提升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。继续加强人口健康网格化建设,全面实施“村直报”,充分发挥计生协等群众团体和群众自治作用。
(十五)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。全力推进县乡两级资源整合,结合实际,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改革的新模式、新机制。继续加强妇幼保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,抓好“两率”控制工作的落实,探索推进妇幼保健服务联合体建设,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水平。积极实施出生缺陷防控,落实《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》,严格落实免费婚前检查、免费优生健康检查、增补叶酸防神经管缺陷,逐步实施免费产前筛查、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措施,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服务。
(十六)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。强化对B超诊断仪、染色体检测设备的全方位、常态化监管,加强对流引产、促排卵药品的销售管理和已婚妇女妊娠14周以上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。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、非法行医、非法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等行为。
(十七)巩固和加强基层工作网络。稳定基层管理机构和队伍,设置乡镇卫生计生办,按人口规模配置工作人员,配齐配强村计生专干和组指导员。同时,规范人口信息采集上报、统计台账、村务公开,完善宣传教育、避孕节育、违法追责、综合治理等经常性服务管理机制。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、管理和使用,进一步净化人口生育秩序。加大计生协会工作力度,完善“村民自治”工作机制,积极弘扬婚育新风,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水平。
(十八)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。继续实施“政策帮助、困难救助、社会扶助”三位一体的计生家庭援助工程,帮扶救助计生困难家庭。在落实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生育关怀政策的同时,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力度,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健康服务体系,促进计生家庭发展。
(十九)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。紧紧围绕“服务大局、服务民生、服务发展”目标,广泛动员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共同做好卫生计生工作。加强各级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,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,充分发挥示范带头、服务维权和桥梁纽带作用。积极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(乡)创建活动,逐步建立“政府诚信、群众守信、村民互信”的诚信计生自治机制。
四、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
(二十)提高卫生应急与救援能力。强化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建设,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管理,规范风险评估工作。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,探索卫生应急物资市场化储备机制,逐步实现市县两级急救网络全覆盖,着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。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力度,确保临床用血安全、管理规范。
(二十一)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。强化疾控机构能力建设,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,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。重点抓好艾滋病、结核病、疟疾、麻风病、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。加快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,保证适龄儿童获得及时免疫服务,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%以上。 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,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,狠抓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。
(二十二)巩固爱国卫生工作。落实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卫工作的意见》,全面统筹城乡卫生创建工作,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重点,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,扎实做好除害防病工作。全面做好迎接“国家卫生城市三年复审”相关准备和省级灭蝇、灭蟑、灭蚊复查达标工作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,提高群众健康水平。
五、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
(二十三)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。深入推进市卫生人才“135”工程,启动第三批卫生人才评选工作和第一、二批人员年度考核工作;做好2016年度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;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;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工作。
(二十四)抓好医院内涵建设。继续推进《株洲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抓好5个重点专科远程会诊平台建设,完成第3阶段任务。完善株洲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库管理办法,加强对省卫计委确定入围省、市、县重点建设库的项目管理。加大临床科研力度,提高科研立项质量,提升科研服务临床的整体能力和水平。组织、引导和支持各单位申报省、市科研成果奖,在确保市级科研项目获奖成果稳中有增的基础上,力争在省级科研项目获奖上有突破。提高科研立项质量,努力在省科技厅争取立项、获奖方面开创新局面。
(二十五)加强医疗质量技术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。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,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、营养辅助药物临床应用、高值耗材临床应用管理,遏制过度医疗。全面落实《株洲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》,强化对人民群众满意度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、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等考核,引导医疗机构注重内涵建设,注重精细化管理,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。
(二十六)实施健康扶贫工程。落实株洲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,全面完成2016年帮扶工作任务和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。采取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,走精准扶贫之路,对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稳定持续的对口帮扶。进一步提升帮扶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,支持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。
(二十七)强化医疗基础建设。按照“项目攻坚年”活动要求,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,强化项目建设督查和监督,强化责任追究,全面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竣工率。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级项目,力争更多、更大项目落户株洲。同时,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改扩建进程。
(二十八)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。继续深化“平安医院”创建活动,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置长效机制,推进依法治理,打击涉医犯罪和“医闹”行为,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,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创造安心、放心、舒心的良好工作环境。
六、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
(二十九)深化中医药改革。制定《株洲市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全力贯彻落实好省政府提出的 “名医、名方、名药、名院”战略行动,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。继续推进城市和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改革,开展中医药参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,确保中医服务能力提升。
(三十)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能力。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,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,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。继续推进中医专科联盟建设,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医疗联合体,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(中医馆)建设,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。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,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。
七、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
(三十一)提升依法行政水平。贯彻落实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”要求,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运行程序,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。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、职业卫生、放射卫生、饮用水卫生、学校卫生、公共场所卫生的经常性卫生监督。开展卫生计生执法稽查,规范执法行为,严肃查处违法行政案件。
(三十二)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。加强监督体系建设,整合执法资源,加大重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。健全基层卫生计生监督网络,制定完善基层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,加强综合监督能力。积极参与“依法行政示范单位”创建活动,提高综合执法能力。
八、统筹做好综合保障工作
(三十三)认真落实“两个责任”。 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,严格落实党委(组)主体责任和纪委(纪检组)监督责任,落实“一岗双责”。贯彻落实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》、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坚守从政底线和纪律底线。充分利用廉洁风险防控平台,切实加强决策、采购、诊疗、检查、用药、收费等职权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,坚决查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。
(三十四)加强系统思想作风和行风建设。严格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省委“九项规定”和市委若干规定和卫生行风建设“九不准”要求,全面推进《株洲市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不良记录扣分办法(试行)》,进一步严明纪律、强化责任担当,特别是增强系统干部规矩意识,做到有令则行、有禁则止。落实医生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、岗位聘用、评先评优、定期考核、绩效工资等挂钩制度。加大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力度,切实提升卫计系统整体形象。切实抓好机关文明创建、工青妇及关心下一代工作。
(三十五)强化财政资金保障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衍接,继续加大投入力度。严格实行经费预算管理,各项支出实行事前报告审批制。加强对单位资产、项目建设、设备购置的监管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,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。
(三十六)加强宣传引导和健康促进。坚持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以“健康株洲”建设为主题,多形式、多角度展示工作进展和成效。强化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,做好“全面两孩”和新修订的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》、《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》等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引导。加强医学科普宣传,引导群众养成科学就医习惯。完善新闻发布与信息报送制度,利用官方网站、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提升舆论引导能力。
(三十七)维护系统稳定和谐。抓好安全生产,坚持人民利益至上,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强化安全底线思维,坚持领导带头检查安全生产工作,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。加强系统信访工作,优化顶层设计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,切实提高信访维稳工作的精准度、有效性,切实提高社会治理与服务能力。
株洲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2016年3月3日